1. <progress id="semb9"></progress>
              <progress id="semb9"></progress>
            1. <tbody id="semb9"><noscript id="semb9"></noscript></tbody>
            2.   加强气候传播,积极提升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意识,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。

                中国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建设世界最大国家公园体系的基本条件,中国正通过试点尝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。

                全球的气候系统是怎么变化的、会有什么影响、我们如何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……这些都是崭新的知识、崭新的思维。

                推进低碳转型,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,也符合国际发展的潮流。建设一个山清水秀的绿色中国,需要每个人的参与。在2022年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(COP27)即将举行之际,中国新闻网联合能源基金会发起“绿色中国”案例征集活动,向世界分享中国应对气候变化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有益实践。

                本次征集的案例主题围绕绿色中国建设,包括环境质量改善、绿色低碳转型、生态保护成效、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,也可以聚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、污染防治、美丽乡村、无废城市、气候治理、能源安全、全民行动等领域。鼓励在案例中展现低碳发展如何改善生活、公众如何参与低碳发展、案例如何提升传播效能以增强动员力。

                入选案例将作为优秀案例代表在联合国气候大会、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期间展示,为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。优秀案例后续还将在国内举办的大型融媒体展览上展示,并编辑出版“绿色中国”案例集图书,面向国内外宣介中国十年生态发展成就。

                2022年9月30日至2023年3月1日。

                本次案例征集包括图文、视频两种形式,相关要求如下:

                图文案例:材料篇幅控制在2500字内但原则上不少于1000字;配图3-5张,图片要求彩色、清晰,PDF或JPG格式均可。视频案例:形式体裁不限,时长5分钟以内;MOV或MP4格式,横屏;清晰度为1080P(1950*1080分辨率);视频画面清晰,不带水印等标识。建议提供视频文稿、中英双语字幕为佳。申报单位应保证其所投送案例不侵犯第三方人包括著作权、肖像权、名誉权、隐私权等在内的合法权益。

                申报单位应填写《中新网“绿色中国”案例征集申报表》(附后),将申报材料(包括申报表、图片、视频等)打包发送至lszg@chinanews.com.cn。
                主办方将根据参赛作品内容、质量和传播价值进行综合分析评定,确定入选作品。如若入选,将通过来稿邮箱发送反馈。
                征集到的案例版权归活动主办方所有,活动主办方有权对征集作品公开发表、集结出版、播出推送、展览展示等,不支付费用。主办方有权对获奖作品的展示数量予以删减,对文字说明予以补充、修改。活动主办方对活动所有流程、环节拥有最终解释权。

                咨询邮箱:Gaorui@chinanews.com.cn

                联系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中国新闻网

              “全球化”概念首倡者:西方正在碎片化,中国则在努力推进全球治理

              中国正努力推动这些机制和组织聚焦于全球共同的目标,聚焦于务实的项目、为全世界树立榜样,正如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太阳能发电等诸多领域所做的那样。

              谈及近年来中国的气候治理行动,斯特恩认为,中国在持续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力度。“双碳”目标的提出则让中国迎来进一步展现气候治理担当的好时机。
             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外贸联合会(BWA)主席米夏埃尔·舒曼表示,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广新能源方面,中国是德国不可或缺的伙伴,双方合作有潜力成为欧中关系典范。

              共筑全球新“气候”,中国从未缺席

             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毅表示,一方面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费,另一方面转变能源结构,中国在一些重要的产业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设备、动力电池制造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,在全球碳减排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              徐华清:全球气候危机加剧,联合国气候大会能否变承诺为行动?

              中共十八大以来,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,加快推进低碳发展,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,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气候治理,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、贡献者和引领者。

              2019

              马德里

              2018

              卡托维兹

              2017

              波恩

              2016

              马拉喀什

              2015

              巴黎

              2014

              利马

              2013

              华沙

              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边会在联合国马德里气候大会举行

              来自不同国家的政界、业界和学界人士围绕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、传播干预低碳消费、融通气候与健康传播等议题各抒己见,展开了热烈讨论。

              “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”边会在德国波恩举行

              中国、美国和欧洲民众如何看待气候变化问题?媒体在这其中扮演何种角色?电影又可以如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?各国业界人士抒己见。

              “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”边会在马拉喀什举行

              如何让应对气候变化理念更加深入人心,并付诸广泛行动?在“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”主题边会上,与会者给出的答案是:“独舞”不如“集体舞”。

              “气候传播与公众参与”主题边会在巴黎中国角举行

             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原副院长杜祥琬、广电总局电影局原局长刘建中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等出席并致辞。来自中外媒体、高校、研究机构、国际组织及有关政府代表共聚一堂,就如何发挥媒体力量,提高气候传播效果,推动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。

              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主题边会在秘鲁利马举行

              中外官员、专家和媒体、NGO、企业代表出席了边会,并就气候谈判、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、低碳发展等议题阐述了观点。

     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             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              东京热A片
                    1. <progress id="semb9"></progress>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progress id="semb9"></progress>
                      1. <tbody id="semb9"><noscript id="semb9"></noscript></tbody>